CAS號:74-89-5
MDL號:MFCD00008104
EINECS號:200-820-0
RTECS號:PF6300000
BRN號:741851
PubChem號:24857793
1.性狀:無(wú)色氣體,有似氨的氣味。[1]
2.熔點(diǎn)(℃):-93.5[2]
3.沸點(diǎn)(℃):-6.3[3]
4.相對密度(水=1):0.66(25℃)[4]
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08[5]
6.飽和蒸氣壓(kPa):304(20℃)[6]
7.燃燒熱(kJ/mol):-1085.6[7]
8.臨界溫度(℃):157.6[8]
9.臨界壓力(MPa):7.614[9]
10.辛醇/水分配系數:-0.57[10]
11.閃點(diǎn)(℃):0(CC)[11]
12.引燃溫度(℃):430[12]
13.爆炸上限(%):21[13]
14.爆炸下限(%):5[14]
15.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15]
1.急性毒性[16] LC50:2400mg/m3(小鼠吸入,2h)
2.刺激性[17]
家兔經(jīng)皮:40%溶液1.0ml可致兔皮膚刺激、壞死。
家兔經(jīng)眼:4%溶液可致兔角膜損傷。
3.亞急性與慢性毒性[18] 豚鼠先吸入0.25mg/L,93d,后吸入0.5mg/L,30d,開(kāi)始時(shí)出現一過(guò)性刺激現象,最終出現衰竭、肝凝血酶原形成功能障礙。
4.致突變性[19] 大鼠吸入10μg/m3顯性致死試驗陽(yáng)性,3mmol/L可致小鼠淋巴細胞突變。
1.生態(tài)毒性[20]
LC50:10~30mg/L(96h)(魚(yú)類(lèi))
EC50:480mg/L(48h)(水蚤)
2.生物降解性[21] OECD篩選試驗降解96%。
3.非生物降解性[22] 空氣中,當羥基自由基濃度為5.00×105個(gè)/cm3時(shí),降解半衰期為18h(理論)。
1、摩爾折射率:10.21
2、摩爾體積(cm3/mol):48.7
3、等張比容(90.2K):100.9
4、表面張力(dyne/cm):18.4
5、極化率(10-24cm3):4.05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0.7
2.氫鍵供體數量:1
3.氫鍵受體數量:1
4.可旋轉化學(xué)鍵數量:0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wú)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26
7.重原子數量:2
8.表面電荷:0
9.復雜度: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xué)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xué)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jià)鍵單元數量:1
1、甲胺水溶液或醇溶液均為易燃液體。由于閃點(diǎn)低,易揮發(fā),有毒,和空氣會(huì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避免日光照射和使用易發(fā)生靜電的裝置。甲胺對銅或銅合金、鋁、錫和鍍鋅鐵板有腐蝕性。易燃。
2、化學(xué)性質(zhì)具有伯胺的典型反應:
① 水溶液呈堿性,與無(wú)機酸、有機酸、酸性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等作用生成具有一定熔點(diǎn)的鹽。與銅、銀等重金屬氯化物生成絡(luò )鹽。
② 與酰氯、酸酐等發(fā)生?;磻?,生成N-取代酰胺。與羧酸生成的鹽再經(jīng)脫水也生成N-取代酰胺。與苯磺酰氯反應,生成N-取代苯磺酰胺。
③ 與鹵代烴、醇、酚或胺鹽等烴基化試劑作用,氮上的氫原子可被烴基所取代。
④ 與氰酸、二硫化碳、腈、環(huán)氧化物等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⑤ 伯胺與脂肪族或芳香族反應,脫水生成Schiff堿。
⑥ 伯胺對酸性高錳酸鉀比較穩定,但容易被堿性高錳酸鉀所氧化,生成醛或羧酸。在過(guò)硫酸、過(guò)氧化氫、有機過(guò)氧酸作用下,得到胺的含氧化合物。
⑦ 與亞硝酸反應定量地生成氮氣。
⑧ 與氯仿、氫氧化鉀醇溶液一起加熱生成異腈。
⑨ 與Grignard試劑反應,生成烴。
此外,甲胺在550~670℃發(fā)生熱解,生成氨、氰化氫、甲烷、氫和氮等。在紫外光照射下也能發(fā)生分解,生成甲烷、氮等氣體和液體。
3.穩定性[23] 穩定
4.禁配物[24] 酸類(lèi)、鹵素、酸酐、強氧化劑、氯仿
5.聚合危害[25] 不聚合
6.分解產(chǎn)物[26] 氨
儲存注意事項[27] 儲存于陰涼、通風(fēng)的易燃氣體專(zhuān)用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guò)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lèi)、鹵素等分開(kāi)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fēng)設施。禁止使用易產(chǎn)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1.工業(yè)上甲胺用甲醇和氨在高溫下通不定期裝有活性氧化鋁催化劑的轉化器來(lái)合成,但甲基化反應并不停止在一甲胺階段,因此所得到的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的混合物??刂萍状己桶钡谋壤?,使氨過(guò)量,并加水和循環(huán)三甲胺有利于生成一甲胺和二甲胺,當氨的用量為甲醇的2.5倍,反應溫度為425℃,反應壓力2.45MPa時(shí),可獲得一甲胺10-12%,二甲胺8-9%,三甲胺11-13%的混合胺。由于在常壓下三甲胺與氨及其他甲胺形成共沸物,所以反應產(chǎn)物采用加壓精餾和萃取精餾相結合的分離方法。以生產(chǎn)1t混合甲胺計算,需消耗甲醇1500kg、液氨500kg。據有關(guān)文獻報道,改變甲醇和氨的配比是得到所希望產(chǎn)品的有效方法,甲醇和氨的比例為1:1.5時(shí)是生成三甲胺的最佳條件,而甲醇和氨的比例為1:4時(shí)是生成一甲胺的最佳條件。
精制方法:常含有二甲胺、三甲胺、甲醇、氨等雜質(zhì),精制時(shí),首先將甲胺水溶液萃取蒸餾以除去三甲胺,其次進(jìn)行分餾除去二甲胺。也可以將甲胺鹽酸鹽用干燥的氯仿萃取30小時(shí)以上,以除去高級胺,再用乙醇進(jìn)行重結晶(m.p. 225~226℃)精制?;蛳葘⒓装放c甲醛生成的縮合物進(jìn)行分餾,餾出物于丁醇中用鹽酸分解。所得的鹽酸鹽再用乙醇重結晶。如此所得的精制甲胺鹽酸鹽用過(guò)量的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分解,得到氣態(tài)的甲胺通過(guò)固體氫氧化鉀脫水后,用氧化銀除去微量的氨。再用干冰乙醚冷卻液化,芴酮鈉干燥可得純凈的甲胺。其他的精制方法有將甲胺鹽酸鹽用丁醇、無(wú)水乙醇或甲醇與氯仿的混合物進(jìn)行重結晶后,用氯仿洗滌以除去微量的二甲胺鹽酸鹽,然后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
2.水溶液。將40%甲胺水溶液用蒸餾水配成30%甲胺溶液。
用于橡膠硫化促進(jìn)劑、染料、醫藥、殺蟲(chóng)劑、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等。[28]
危險運輸編碼:UN 1061 2.1
危險品標志:很易燃
有害
安全標識:S16 S26 S29
危險標識:R12 R20 R41 R37/38
[1~28]參考書(shū):危險化學(xué)品安全技術(shù)全書(shū).第一卷/張海峰主編.—2版.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7.6 ISBN 978-7-122-00165-8
暫無(w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