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編號 | 03XA |
---|---|
分子式 | C5H9NO2 |
分子量 | 115.13 |
標簽 |
L-吡咯烷-2-羧酸, 氫化吡咯甲酸, 2-吡咯烷羧酸, (S)-(-)-脯氨酸, (S)-(-)-Proline, 2-Pyrrolidinecarboxylic acid, 氨基酸類(lèi)藥, 中間體, 生化試劑 |
CAS號:147-85-3
MDL號:MFCD00064318
EINECS號:205-702-2
RTECS號:TW3584000
BRN號:80810
PubChem號:24898097
1. 性狀:無(wú)色結晶
2. 密度(g/mL,20℃):1.186
3. 熔點(diǎn)(oC):221
4. 比旋光度(o):-85o
5.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丁醇及乙醚。
暫無(wú)
該物質(zhì)對環(huán)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1、 摩爾折射率:27.90
2、 摩爾體積(cm3/mol):96.9
3、 等張比容(90.2K):249.0
4、 表面張力(dyne/cm):43.4
5、 極化率(10-24cm3):11.06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wú)
2.氫鍵供體數量:2
3.氫鍵受體數量:3
4.可旋轉化學(xué)鍵數量:1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wú)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49.3
7.重原子數量:8
8.表面電荷:0
9.復雜度:103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xué)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xué)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jià)鍵單元數量:1
1. 常溫常壓下穩定。
2. 禁配物:強氧化劑。
3. 存在于煙葉、煙氣中。
冷凍干燥保存。
1. 明膠、干酪素之類(lèi)蛋白質(zhì)的水解物,用離子交換樹(shù)脂處理,再用苦味酸或雷因克特鹽(Reineckeatesalt)處理中性氨基酸部分,僅使L-脯氨酸沉淀,最后用無(wú)水乙醇加異丙醇重結晶而得。
由嗜乙酰乙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XQ-3(由無(wú)錫輕工大學(xué)中央研究所選育)以氯化銨為氮源經(jīng)發(fā)酵而得。產(chǎn)酸率約60g/L。
2. L-脯氨酸有兩種制法。 一是直接發(fā)酵法, 利用葡萄糖和黃色短桿菌變異株或谷氨酸棒桿菌野生株,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獲得L-脯氨酸; 二是化學(xué)合成法,以谷氨酸為原料, 與無(wú)水乙醇在硫酸催化下發(fā)生酯化, 并加入三乙醇胺將氨基硫酸鹽游離出來(lái),得谷氨酸-δ-乙酯。 再用金屬還原劑硼氫化鉀還原谷氨酸-δ-乙酯,得脯氨酸粗品, 最后對其分離純化可得粗制脯氨酸。
小試工藝
酯化 稱(chēng)取L-谷氨酸147g, 投入三頸瓶中, 加入無(wú)水乙醇1L, 攪拌冷卻至0℃, 再滴加H2SO4 80ml, 于0-5℃攪拌反應1h, 室溫繼續反應1h, 反應全部變清。 在20℃下滴加三乙胺至pH為8-8.5, 析出白色結晶,在室溫下再攪拌1h, 靜置冷卻5℃過(guò)濾, 取結晶, 用95%乙醇洗滌, 抽干后真空干燥,得谷氨酸-δ-乙酯約141g。熔點(diǎn)178-180℃, 收率80%-83%。 [α]32D+29.8 (C=1g/ml 10% HCl)。
還原 在三頸瓶中投入谷氨酸-δ-乙酯175g, 加入蒸餾水875ml, 攪拌冷卻至5℃, 再分次加入KBH4 53.9g, 約1h加完, 室溫再反應1h, 保溫50℃反應3h。冷卻至0℃, 加入6mol/L HCl調至pH4, 過(guò)濾取濾液, 即得粗品L-脯氨酸水溶液。
分離純化
離子交換樹(shù)脂-氧化鋁柱色譜分離法 將粗品L-脯氨酸水溶液,以4ml/min的流速進(jìn)入裝入732-H+型樹(shù)脂交換柱中(1g 酸投料需10ml樹(shù)脂)。 先用蒸餾水沖洗至中性,再用1mol/L氨水洗脫, 收集含L-脯氨酸段的洗脫液(用硅膠G薄層色譜控制)。 將洗脫液減壓濃縮至干, 再用少量水溶解后,將其進(jìn)入中性氧化鋁色譜柱中,再以60%乙醇水溶液洗脫(還是用硅膠G薄層色譜控制)。 收集的洗脫液減壓濃縮至干,再以無(wú)水乙醇洗滌數次, 稍冷后再加入無(wú)水乙醚,冷卻過(guò)濾取結晶, 真空干燥, 得L-脯氨酸。熔點(diǎn)220-222℃(分解),收率28%左右。 [α]24D-82.4 (C=1g/ml, H2O)。
五氯酚沉淀解吸分離法
成鹽 將粗品制脯氨酸水溶液置于反應瓶中, 加熱至50℃時(shí)滴加五氯酚乙醇溶液 (0.111mol/70ml乙醇), 并保溫攪拌5h后, 讓冷卻至0℃, 過(guò)濾取結晶, 用少量冰水洗滌, 抽干, 干燥后得復鹽,熔點(diǎn)240-242℃, 沉淀率95%。
解析 將復鹽38.4g, 投入三頸瓶中, 加入蒸餾水200ml, 氨水20ml, 室溫攪拌8h, 冷卻至0℃后過(guò)濾取濾液,將濾液減壓濃縮, 加入蒸餾水100ml, 過(guò)濾取濾液, 加入活性炭脫色。乙醚提取, 分出水層, 繼續濃縮至干, 用無(wú)水乙醇脫色數次, 再加少量無(wú)水乙醇濕潤, 加入2倍量無(wú)水乙醚, 冷卻結晶,過(guò)濾取結晶, 真空干燥, 得L-脯氨酸成品。
放大生產(chǎn)工藝
酯化 將L-谷氨酸15kg, 無(wú)水乙醇100L投入200L反應罐中, 冷卻至0℃,攪拌條件下滴加濃H2SO4 8.1L, 保持0℃, 攪拌反應1h, 再保溫25℃攪拌反應1h后,加入三乙胺使pH為8.0-8.5。 攪拌1h, 出現白色沉淀。 冷卻至5℃, 過(guò)濾取沉淀, 用50L95%乙醇洗滌, 沉淀于50℃真空干燥, 得L-谷氨酸-δ-乙酯。
還原 將所得L-谷氨酸-δ-乙酯投入100L反應罐中, 加水70L, 攪拌冷卻至5℃, 于1h內分次加完4.3kg KBH4, 加熱保溫200℃, 攪拌反應1h, 再升溫50℃, 攪拌反應3-4h, 冷卻至0℃, 以6mol/L的HCl調pH至4.0, 過(guò)濾取濾液得L-脯氨酸粗品溶液。
沉淀 將L-脯氨酸粗品溶液投入100L反應罐中,加熱至50℃, 在不斷攪拌下緩緩加入7L 1.5mol/L的五氯酚乙醇溶液,保溫50℃反應5h后, 冷卻至0℃析出結晶, 過(guò)濾取結晶, 抽干, 得復鹽。
解析、精制 將復鹽投入100L反應罐內, 加入3%氨水20L, 室溫攪拌反應7-8h后, 降溫至0℃過(guò)濾,沉淀用少量冰水洗滌, 抽干, 洗液和濾液合并, 再減壓濃縮至干, 用10L去離子水攪拌溶解,過(guò)濾取濾液, 并加入0.5%活性炭, 加熱70℃攪拌脫色1h, 過(guò)濾取濾液, 讓其冷卻至0℃, 加等體積乙醚萃取, 分出水層, 減壓濃縮至干,加10L無(wú)水乙醇脫水3次, 抽干, 沉淀加2L無(wú)水乙醇攪勻,再加10L乙醚,冷卻至0℃, 過(guò)濾取沉淀, 真空抽乙醚, 80℃烘干, 得L-脯氨酸成品。
3. 以明膠為原料用酸水解后經(jīng)離子交換樹(shù)脂柱層析而得。
4. 煙草:BU,22;FC,21。
1. 用于生化研究,醫藥上用于營(yíng)養不良、蛋白質(zhì)缺乏癥、腸胃疾病、燙傷及術(shù)后蛋白質(zhì)的補充等。
2. 營(yíng)養增補劑。風(fēng)味劑,與糖共熱發(fā)生氨基-羰基反應,可生成特殊的香味物質(zhì)。按我國GB 2760-86規定可用作香料。
3. 用于氨基酸注射劑、復合氨基酸輸液、食品添加劑、營(yíng)養增補液等。
4. 醫藥原料及食品添加劑。
5. 脯氨酸本身具有手性,因此在一些天然產(chǎn)物的全合成中,常用作手性先導試劑;同時(shí),作為一種具有光學(xué)活性的輔助劑,脯氨酸在不對稱(chēng)全合成中發(fā)揮著(zhù)重要的作用[1]。
不對稱(chēng)催化 在以脯氨酸為手性催化劑時(shí),羰基化合物可以發(fā)生不對稱(chēng)Michael反應,產(chǎn)物為β-羥基醛(或酮) (式1)[2~4]。
在L-脯氨酸催化下,亞硝基化合物可與羰基化合物發(fā)生α-胺氧化反應 (式2)[5,6]。
L-脯氨酸同樣可以催化不對稱(chēng)Diels-Alder反應 (式3)[7]。
此外,作為不對稱(chēng)合成的手性催化劑,L-脯氨酸還可催化Aldol[8~10]、α-氨基化[11,12]、α-烷基化[13]等反應。
催化碳-碳和碳-氮的合成 除了可以作為手性催化劑催化不對稱(chēng)合成,脯氨酸還可以作為銅的配體,催化碳-碳鍵 (式4)[14]、碳-氮鍵 (式5)[15]的形成。
肽鍵的形成 L-脯氨酸與其它氨基酸類(lèi)似,同樣可以形成肽鍵 (式6)[16],并且由于L-脯氨酸分子中氨基與羧基處于順式結構,有利于環(huán)肽的形成。
危險運輸編碼:暫無(wú)
危險品標志:易燃
安全標識:S22 S24/25
危險標識:暫無(wú)
1. L-Proline 催化不對稱(chēng)合成反應綜述見(jiàn):List, B. Tetrahedron, 2002, 58, 5573.
2. Mase, N.; Tanaka, F.; Barbas III, C. F.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2420.
3. Fonseca, M. T. H.; List, B.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3958.
4. List, B.; Pojarliev, P.; Martin, H. J. Org. Lett., 2001, 3, 2423.
5. B?gevig, A.; Sundén, H.; Córdova, A.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1109.
6. Hayashi, Y.; Yamaguchi, J.; Sumiya, T.; Shoji, M.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1112.
7. Ramachary, D. B.; Chowdari, N. S.; Barbas III, C. F.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4233.
8. List, B.; Pojarliev, P.; Martin, H. J. Org. Lett., 2001, 3, 2423.
9. Northrup. A. B.; Mangion, I. K.; Hettche, F.; MacMillan, D. W. C.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2152.
10. List, B.; Lerner, R. A.; Barbas, C. F. J. Am. Chem. Soc., 2000, 122, 2395.
11. Kumaragurubaran, N.; Juhi, K.; Zhuang, W,; B?gevig, A.; J?rgensen, K. A. J. Am. Chem. Soc., 2002, 124, 6254.
12. Chowdari, N. S.; Ramachary, D. B.; Barbas III, C. F. Org. Lett., 2003, 5, 1685.
13. Vignola, N.; List, B. J. Am. Chem. Soc., 2004, 126, 450.
14. Xie, X.; Cai, G.; Ma, D. Org. Lett., 2005, 7, 4693.
15. Zhang, H.; Cai, Q.; Ma, D. J. Org. Chem., 2005, 70, 5164.
16. Kubik, S.; Goddard, R. J. Org. Chem., 1999, 64, 9475.
17.參考書(shū):現代有機合成試劑;胡躍飛 付華 編著(zhù);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18. Noguchi M, Satoh Y, Nishida K, et al. Agric. Biol. Chem., 1971, 35: 65-70.
19. Sason M, Matsuyama S. Nippon Sembai Kosha Chuo Kenkyusho Kenkyu Hokoku, 1978, 120: 1-6.
20. Smith Jr W T, Haidar N F, Patterson J M. Tob. Sci, 1975, 142-144.
暫無(wú)
本公司還生產(chǎn)有以下食品添加劑產(chǎn)品,歡迎咨詢(xún)喲!
本公司常年生產(chǎn)銷(xiāo)售各種食品添加劑廠(chǎng)家,源頭生產(chǎn)廠(chǎng)家直銷(xiāo)!產(chǎn)品名稱(chēng):L-脯氨酸 食品級 聯(lián)系電話(huà):楊經(jīng)理15003810456(同...
產(chǎn)品名稱(chēng):L-脯氨酸 食品級 又名:L-脯氨酸、脯氨酸、...
...
...
...
...
...
...
...
...